◇◇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令人发指!学术之耻何以至此?——痛斥毕银丽与彭苏萍借钱鸣高院士之名自我吹捧   作者:一个尚有良知的科研工作者(钱院士学生)   在当今学术界,浮躁与功利已非罕见。然而,令人震惊的是, 竟有人为了 个人仕途与头衔,公然践踏学术道德,亵渎逝者名誉, 行径卑劣,突破了人伦 与学术的底线!这便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毕银丽与彭苏萍在《采矿与安全 工程学报》(2023年9月) 发表的所谓“学术论文”——《钱鸣高院士指导西 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为什么能发?因为彭苏萍是院士!也是 该期刊的编辑!)。   这篇文章看似是学术研究,实则是一篇赤裸裸的“造神”之作。 它以钱鸣 高院士的名义包装自己,以已逝学者的声望为挡箭牌, 实质目的只有一个:为 毕银丽的科研成果贴金, 为其评院士之路铺垫,甚至为彭苏萍的“推荐人”身 份提供掩护。 文章背后所暴露出的,是学术伦理的沦丧、学界权力的腐蚀, 以 及人心的冷漠与贪婪。   一、尸骨未寒,便借逝者之名自我粉饰   钱鸣高院士是我国著名采矿工程专家,被誉为“煤矿绿色开采” 的奠基人。 2022年9月23日,他因病逝世, 全国煤炭界同仁无不痛惜。然而,离钱院士病逝 不到一年, 2023年9月, 毕银丽与彭苏萍就迫不及待地发表了这篇冠以院士之 名的文章。 试问:如此急切地借用逝者声望,是学术传承,还是赤裸裸的“消 费逝者”?   文章中多次出现“钱鸣高院士指导”“钱鸣高院士多次交流”“ 钱鸣高院 士鼓励鞭策”的字眼,但这些所谓“指导”和“交流”, 是否有任何可靠的文 字资料、视频记录或第三方证明?没有! 所有叙述皆由作者自说自话。换言之, 逝者无法辩驳, 他们却把钱鸣高的名字作为包装与背书, 堂而皇之地用来抬高 自己的科研地位。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亵渎, 更是对学术尊严的公然践踏!   运用关键词“钱鸣高院士”+“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修复” 在谷歌搜 索,搜索结果仅有此文! 再次证明毕银丽与彭苏萍发表此文的目的!   二、混淆概念,曲解院士思想以自我贴金   钱鸣高院士是我国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在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领域作出了系统、全面且具创造性的贡献, 在国内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他七十余岁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的理念,作为钱院士的学生, 对此深感荣幸和骄傲。然而,该文却有意将“煤矿绿色开采”与“ 西部干旱半 干旱煤矿区生态修复”强行捆绑, 把后者描述为钱鸣高院士“重点指导”的方 向。   实际上,生态修复是毕银丽的研究领域, 而非钱鸣高院士的研究领域。如 此“移花接木”, 是典型的学术偷梁换柱。他们借院士的权威为自己的研究 “镀金”, 混淆学术概念,误导公众认知。其结果是,真正的学术历史被篡改, 钱鸣高院士的学术形象被歪曲,而毕银丽的个人利益却得以膨胀。 这难道不是 一种“学术诈骗”吗?   三、虚构事实,捏造逝者言论以自我吹嘘   最令人愤慨的是,文章中不仅笼统地声称“ 钱鸣高院士多次与毕银丽交流” “建议联合组建团队”, 甚至还把院士对未来的学术指导与构想具体化。然而, 这些言论是否真实?钱院士本人早已辞世, 世上再无证据可以证明或反驳。如 此“捏造言论”, 实际上就是在利用逝者无法回应的事实,为自己虚构一个学 术上的“ 导师—弟子关系”,营造出毕银丽“承接院士衣钵”的假象。   这种行径,不仅损害了钱鸣高院士的真实学术遗产, 更是对逝者人格尊严 的亵渎。任何正常的学术传记与纪念文章, 都应基于事实、资料与见证,而不 是凭空编造、夸大虚构。 毕银丽与彭苏萍的做法,赤裸裸地把逝者当作“宣传 工具”, 简直令人作呕!   四、权力与人脉的肮脏交易   更值得警惕的是,文章作者中不仅有毕银丽,还有她的“ 院士推荐人”彭 苏萍。众所周知,毕银丽在2023年院士候选中, 推荐人正是彭苏萍,而2025年 她再次冲击院士, 推荐人依旧是彭苏萍。换言之,这篇文章的背后, 不仅是学 术造假的问题,更是权力、人脉、利益的深度勾连。   文章借用逝者之名吹捧毕银丽,实则是彭苏萍在为毕银丽铺路。 推荐人与 候选人联手,以虚假叙述与学术包装谋取头衔, 这已远远超越了学术争议的范 畴, 而是触及了学术腐败与制度公正的根本!   五、学术界不能沉默!   学术的根本在于真实与诚信。任何基于虚假叙述的论文, 都应被视为学术 不端;任何借用逝者名义的“自我吹捧”, 都应被社会舆论所唾弃。毕银丽与 彭苏萍的行为, 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术瑕疵”, 而是对学术公正与社会良知 的严重挑战。   他们不仅污染了学术环境,更可能通过这种不正当手段, 左右院士评选的 公正性。如果这样的行为不被揭露与追究, 那么整个学术界的信誉将会被进一 步侵蚀, 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将被边缘化,浮夸与造假将继续泛滥。   六、正告当事人:学术有界,良知有尺   人在做,天在看。学术诚信不是权力的筹码,更不是逐利的工具。 钱鸣高 院士生前致力于“绿色开采”的科学探索, 他的理念与精神应被严肃、真实地 传承,而不是被篡改、被利用、 被消费。   毕银丽与彭苏萍必须明白:追求荣誉绝不能成为践踏道德、 玷污学术的借 口。以逝者之名包装自己, 只会让世人更加清楚地看到你们的虚伪与卑劣。所 谓“评院士”,若是靠谎言、靠关系、靠权力勾连而得来, 那么这样的院士头 衔,不过是一顶沾满污点的“遮羞布”, 最终将成为学术界的耻辱。   学术需要净土,而不是污浊的权力和名利的角斗场。今天, 毕银丽与彭苏 萍的所作所为,已成为一面镜子, 照出当下学术环境中的功利与腐败。唯有坚 决抵制这种行为, 追究责任,还原事实,才能守护学术的尊严与清明。   钱鸣高院士一生为煤矿绿色开采殚精竭虑, 他的精神应当被尊重与铭记。 任何借他之名自我吹嘘的人, 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XYS20250820)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